产品展示PRODUCT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实验技术服务 > 动物模型构建 > 肥胖动物模型构建
肥胖动物模型构建

肥胖动物模型构建

简要描述:
肥胖动物模型构建主要通过特定的饲养方式或遗传改造使动物产生肥胖症状,从而模拟人类的肥胖状态,用于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相关疾病的发展以及潜在的治疗方法。

更新时间:2024-09-18

访问量:185

厂商性质:其他

一、肥胖背景简介

 肥胖(obesity)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因素成为诱发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肥胖模型简介

 肥胖动物模型构建主要通过特定的饲养方式或遗传改造使动物产生肥胖症状,从而模拟人类的肥胖状态,用于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相关疾病的发展以及潜在的治疗方法。

三、肥胖动物模型构建方法

3.1、实验动物

  C57小鼠

3.2、实验材料

  高糖高脂饲料

3.3、模型构建  

药物诱导

1. an酸钠(MSG)诱导

新生小鼠或大鼠皮下注射MSG可诱导其产生肥胖。

高剂量谷an酸钠可以损伤下丘脑弓状核及其邻近区域,导致摄食及能量代谢紊乱,引起肥胖。谷an酸钠诱导的肥胖会出现高血糖、高脂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但这种方法会抑制肝脂质沉积,所以除了肥胖外它还可以用作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动物模型。

实验方法:新生ICR乳鼠自出生当天开始每日注射谷an酸钠(MSG)连续4d,每笼1只母鼠喂养乳鼠36只,饲以基础饲料,任意饮氯化水,置于标准动物室。在6周龄时连续4d测定每笼摄入和散落的饲料量,计算平均饲料和水摄入量·鼠。实验期间定时测定尿糖、血糖、胰岛素、总胆gu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gu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gu醇(H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做糖耐量试验、胰岛素耐受试验‚并测量小鼠从口至肛men的长度、称重。用方程式:体重(g)/体长2(cm2)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实验末所有小鼠取肝、胰、肾、眼、坐骨神经、内脏白色脂肪组织、肩胛间棕色脂肪组织、主动脉和大脑称重,然后作病理检查。

2. 金硫葡萄糖(GTG)致肥胖

给成年小鼠腹腔注射GTG可诱导其产生肥胖,金硫葡萄糖是损伤下丘脑腹内侧核,增加食欲引起肥胖。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金硫葡萄糖价格高昂、造模时间长且腹腔注射动物死亡率高限制了它的应用。

这种动物的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也升高;从其胰岛分离的细胞的胰岛素合成显著增加cAMP含量和葡萄糖氧化亦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受抑制,胰岛肥大伴脱颗粒,提示该肥胖B细胞反应改变有关。

研究发现,在注射GTG2周,动物心脏对葡萄糖致丙酮酸脱氢酶升高的反应减弱,在WATBAT升高23倍,而这些反应在给药后510周消失。肝中糖元储存增加,磷酸化酶的激活及磷酸葡萄糖均显著增加,这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耐量异常有关。


四、模型验证

一般情况观察:每天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皮毛光泽、活动、食欲、大便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体重:每周称重1次。

体长及Lee's指数:实验结束时,麻醉后测量体长(大鼠从鼻至肛men的长度),并根据公式[Lee's指数=体重(g)1/3×10³/体长(cm)]计算Lee's指数。

脂肪湿重及脂肪指数:实验结束时,取体脂(网膜、睾周及肾周脂肪)并称重,计算脂肪指数。脂肪指数(%)=(肾周脂肪+睾周脂肪+网膜脂肪)/体重×100

血脂测定:实验结束时,大鼠经24h禁食麻醉自颈动脉采血,离心并分离出血清,用全自动生hua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gu(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gu(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gu(LDLC)水平。

肝脂测定:取肝脏左叶重约1g,在19匀浆介质(甲醇yi=11)中,以电动匀浆机4℃下制成10%匀浆,4℃4000r/min离心10min,提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hua分析仪检测TCTG


五、小结

 高营养饲料饲喂法制作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方法简单可靠,成本低,模型稳定,适用性强,造模成功率高,一定程度上复制了人类单纯性肥胖发病状况。常见的动物模型有小鼠和大鼠等

六、参考文献

[1] Kim Tae Jin, et al. Ginsenoside compound K ameliorates palmitate-induced atrophy in C2C12 myotubes via promyogenic effects and AMPK/autophagy-mediated suppress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J] J Ginseng Res, 2022, 46: 444-453.(IF=5.487)

[2] BLÜHER M. Obesity: global epidemiology andpathogenesis [J]. Nat Rev Endocrinol,2019,15( 5) : 288-298.

[3] 黄傲,胡崴,林叶新. 左旋肉碱脂肪代谢协同增效物质的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 7) : 220-224.

[4] SALIC K,GART E,SEIDEL F,et al. Combinedtreatment with L-carnitine and nicotinamide ribosideimproves hepatic metabolism and attenuates obesityand liver steatosis[J]. Int J Mol Sci,2019,20( 18) : 4359.

[5] BRASS E P. Supplemental carnitine and exercise[J].Am J Clin Nutr,2000,72( 2 Suppl) : 618-623.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